人家明码标价,嫌贵你就别去不就行了,消费是有层次的,可贵的是人家让你明明白白的消费,就好比一辆车,几万块的有,几十万的有,几百几千万的都有,不能说开高档车的都是傻B吧?更不能要求高档车全部降价吧?我是消费不起,但我不认为这个价有什么不妥,世界之大,总有适合我的一款,以后我有钱了,也会考虑去雪乡的!
你怎么看待雪乡宰客?重塑雪乡信誉,需痛定思痛改善旅游环境
近日,一篇题为《雪乡的雪再白也掩盖不掉纯黑的人心!别再去雪乡了!》的文章引爆朋友圈。游客一木在文中爆料称,2017年年末去黑龙江雪乡旅游时遭遇客栈老板坐地起价与刁难威胁。1月3日,雪乡景区所在的大海林重点国有林管理局第一时间进行了调查,认定涉事旅馆态度恶劣为事实,存在价格欺诈,责令其停业整顿,罚款5.9万元,并列入家庭旅馆“黑名单”,同时表示一木网帖存在不实信息,将考虑走法律途径解决。
从一木给出的证据和管理局调查结果来看,赵家大院宰客已是不争的事实。管理局的反应很快,对商家的处理和处罚也让围观网友感觉出了一口恶气。只是,其中不乏撇清涉事旅馆与雪乡关系的说辞,譬如认为其“只是个案”,表示雪乡的景点有经营权,而且没查到天价商品还暗示对爆料者提告,大有一种弃车保帅的感觉。可是,这篇文章之所以会引发巨大热议迅速刷屏,并不是因为一木的个案,而是有海量被坑经历的网友因共鸣而发出的吐槽带来了巨大的流量。无论在网友的反映还是新闻报道中,预订了房间被坐地起价、客人一有抱怨就被老板撵出去、有人整晚找不到住宿、不给小费司机就不开暖气、不花几百上千的钱玩自选项目就被扔在冰天雪地里几个小时,就算是捧红雪乡的《爸爸去哪儿》摄制组当年也被坑过,摄制组工作人员还发微博将其形容为“噩梦一般的经历”,甚至管理局说的方便面的“60”不是价格是编号,都有很多网友反映自己买的也是这个价。无论如何,这些细节都不是重点,即使有部分人为了评论效果夸张描述,但雪乡存在宰客行为是个需要承认的事实,不会有这么多网友自发来“黑”雪乡。
互联网传播对口碑的影响是呈指数型增长的,这一点雪乡人也明白。所以,大海林林业地区旅游局的工作人员才会给一木发来道歉信息,可是“雪乡是我们18年来建立起来的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,目前有4万林区人靠它生存,帖子已经对雪乡造成了巨大的影响”的说辞,维护之心可以理解,但在网友看起来避重就轻的回应和态度就和流量明星的脑残粉说“我们偶像有多努力你知道吗一样”很可能弄巧反拙。甚至于因为没有查到的天价问题就暗示要提告,更会让其他还没去过雪乡的人感到害怕。即使是从危机公关的角度,此举也算不上明智。
现在依然有雪乡人抱着“爱玩玩不玩滚”的态度,在新闻评论里叫嚣。据报道,今年雪乡的生意并未受到明显影响。可需要知道的是,随着国人对旅游服务要求的提升、交通便利带来的旅游选择增多,再好的资源也经不起经营的消耗。事发之时,就有媒体发了题为《有钱人才敢去东北雪乡看雪,穷人只敢去北海道》的文章,这不是单纯的调侃,而很可能是真的。随着机票价格和签证难度降低,各种便利的应用开发,即使不会英语出国也能玩得很好。由于国外很多旅游景区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,无论是看景、服务质量、文化体验,都有着很高的水准,要看雪,可以去北海道,再有钱的还可以去芬兰圣诞老人村。
果真的爱雪乡,不想雪乡旅游变成口碑堪忧的一锤子买卖,要做的不是舌战网友,也不是让被坑过的游客闭嘴,而是应该痛定思痛,从根本上改善旅游环境,才能重塑口碑,重新获取游客的信任和喜爱,维持雪乡的长期发展。如果对存在的宰客行为视而不见甚至不以为然,就无异于杀鸡取卵,游客们会逐渐用行动远离雪乡,旅游就是图开心的,何苦担惊受怕还受气呢?就像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说的,东北振兴实在经不起营商口碑的滑坡了。
雪乡不缺游客,中国的游客更不缺景区,东南亚、欧美、大洋洲和北极圈都在做中文标语迎接一掷千金的中国游客。如果不改善旅游环境,抱着“不求回头客,能宰一个是一个”的心态,只怕是要把国人往外推,错过中国休闲度假市场的黄金期了,这不只适用于雪乡,也适用于所有的景区,包括已经被爆过的三亚、丽江和还未被爆的其他景区。
发表于2018年1月5日《南方都市报》社论